本次论坛征文共收到118篇,经过初审、查重、专家盲评,最后经主办方审定,共评出特等奖3篇、一等奖5篇、二等奖10篇、三等奖15篇,优秀奖25篇,具体如下(同奖级排序不分先后):
特等奖3篇 | |
《论中国共产党红色水文化的百年传承和当代传播》 | 张郑武文 |
《从红线到边界:水文化遗产中生态阔值的行政法转化》 | 赵妍 |
《构建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浙江水文化发展模式研究》 | 陈静等 |
一等奖5篇 | |
《王士性地理思想与数智化结合的南京长江文化传承研究》 | 考薇 |
《从“天人合一”到“两山理念”》 | 王伟杰 |
《流域治理的可持续模式与国际经验研究》 | 闫昊 |
《幸福河湖建设下群众协同治理机制与路径探究》 | 叶欣怡等 |
《河长制“浙江经验”的形成逻辑与创新路径》 | 林杰等 |
二等奖10篇 | |
《“两山”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共通逻辑探析》 | 刘贵英 |
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传统文化内蕴理路》 | 刘建锋 |
《从周凯平水文化看文化治水》 | 魏国幸等 |
《天人合一与生态共生:“两山”理念、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哲学内核与中国传统水文化的思想同源性研究》 | 张强 |
《水文化教育与传播》 | 张子平 |
《中国式现代化“三位一体”格局与农业农村现代化“绿水青山”的发展新路》 | 潘捷军 |
《都江堰水利工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意义》 | 赵佳丽等 |
《<史记•河渠书>水利灾异叙事与星象印证研究》 | 马金 |
《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经验与启示》 | 金俏俏等 |
《“海堰河亲”:宁波水文化的四维解析》 | 欧述俊等 |
三等奖15篇 | |
《温州瓯海区民间河长制度创新与共生实践研究》 | 黄艳蓉等 |
《水瓷共生,堰载智慧:“两山”理念下龙泉传统水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价值转化研究》 | 傅文萱 |
《“两山”理念引领下的侨乡水文化教育与国际传播》 | 廖峰等 |
《清代浙江省玉环厅围垦经济初探》 | 林楚曙等 |
《从恩格斯“人的两次提升”思想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哲学意蕴》 | 刘安旅 |
《运河旅游资源“非优区”水系廊道赋能发展研究》 | 宁威等 |
《“两山”理论引导下水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》 | 葛其荣 |
《“两山”理念视域下蜀水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》 | 王书强 |
《湖州历史时期水文化生态碑刻及当代价值》 | 王卫锋 |
《治水思想在海岛供水保障实践中见行见效》 | 修璐 |
《苍南治水:平水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》 | 杨涛 |
《水文化物质遗产若干术语名称考》 | 蒋屏等 |
《章安双洋村水文化资源转化应用的实践与思考》 | 钟先扬 |
《从治水文化到文化治水:习近平治水论述中的水文化建设内涵及其价值意蕴》 | 姚文捷 |
《水文化视角下的农业灌区与幸福河湖协同路径研究》 | 张翠英等 |
优秀奖25篇 | |
《都市圈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临平范式研究(2005-2025)》 | 任小雨等 |
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》 | 边培瑞 |
《历史传承与当代转化:中国古代水治理智慧中的生态基因及其与“两山”理念的契合性》 | 陈刚 |
《“两山”理论哲学基础下广州海珠湿地的实践模式探析》 | 陈慧婷 |
《论水文化视域下传统社会廉政思想与实践》 | 程得中 |
《跨流域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困境及纾解》 | 戴智鹏 |
《水文化视域下东深供水工程的价值挖掘与教育创新研究》 | 高田 |
《数字技术赋能水文化传播的逻辑机理、发展困境与创新路径》 | 郭佳楠 |
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球生态治理的贡献研究》 | 郭秋实 |
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的三维探赜》 | 冀文俊 |
《流动的符号:动漫媒介中水文化的意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》 | 刘慧爽 |
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天下情怀诠释》 | 刘永波 |
《“两山”理念下河南依托黄河文化推进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用的研究》 | 王荣亮等 |
《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困境及完善路径》 | 温静怡等 |
《抗洪精神的美术图像呈现与阐释》 | 吴继金等 |
《流域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》 | 鄢桂军 |
《科研科普融合赋能“两山”理念的探索实践》 | 袁梦 |
《“两山”理论指导下的美丽湘湖建设路径与发展思考》 | 方晨光 |
《桐庐江南地区古代引水系统的营建、保护与管理哲学》 | 郑殷芳 |
《河湖长制的价值思考: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实践的双重视角》 | 王伟英 |
《两山理念与水文化的哲学基础与历史传承》 | 薛妍 |
《浙江幸福河湖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研究》 | 闫彦等 |
《“两山理论”视角下河长制的生成逻辑与核心机制》 | 张英等 |
《从地方探索到国家制度:河长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逻辑》 | 陈禹 |
《“两山”理念下的水文化遗产活化:丽水山泉的实践与启示》 | 王锴云 |
浙江水利水电学院
浙江水文化研究院
2025年11月6日
